
近日,贵港市发改委关于印发《贵港市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2020-2035年)》的通知公示。
规划范围:
本项目规划范围为贵港市全市域,国土面积约1.0606万平方公里。
规划对象:
涵盖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涉及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行业管理、支持保障等领域,并注重与城市交通的有效衔接。
规划期限:
规划基年为2019年,目标年为2035年,展望至2050年。其中,近期为 2020~2025年,中远期为2026~2035年。
规划内容:
1、发展定位
明确贵港市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1+3+3”发展定位,即1个总体定和“三区三中心”战略定位。其中,总体定位为构建“东融湾区、面向东盟、联通西南中南”的综合交通枢纽。
战略定位的“三区”为广西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先行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运输联动发展区和广西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战略核心区,“三中心”为西江航运中心、多式联运中心和华南能源中心。
2、构建贵港市多向连通的区域综合运输通道
依托国家“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构建能力充分、内畅外通、便捷高效的“ 三横两纵”区域 综合运输通道。其中“三横”主要功能是以贵港为核心节点强化广西(大西南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国家以及西南东南地区的互联互通,“两纵”主要功能是以贵港为重要枢纽打造中部地区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向出海通道(北部湾港口群、湛江港)。
“三横两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贵港(平南)-粤港澳大湾区综合运通道。
凭祥边境合作区(东盟国家)-南宁-贵港-粤港澳大湾区通道。
滇中城市群(南亚国家)-贵港-粤港澳大湾区综合运输通道。
长株潭城市群-贵港-湛江(出海)综合运输通道。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贵港-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综合运输道。
3、加快推进干线铁路建设
结合综合运输通道布局,逐步完善贵港与玉林、桂林等周边城市的快速通道,提升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通道能力,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融合发展,规划成“四横两纵两联”铁路网布局,包括1条高速磁悬浮、3条高速铁路、2条普通铁路、1条市(域)郊铁路和1条沿江疏港铁路,总里程达到720公里,预留张家界经桂林至海口高铁通道。
铁路项目:
续建南宁至玉林城际铁路项目,新建柳梧铁路、贵港至玉林城际铁路、石卡至贵港城区至贵港桂平机场至桂平城区市郊(域)铁路、贵港至梧州(濛江)铁路等项目。推动张家界经桂林至海口高铁、南宁至广州高速磁悬浮等项目前期论证。
高速公路项目:
续建柳州(鹿寨)至钦州港高速(覃塘段)、梧州(粤桂界)至那坡高速(武宣至平南段)等项目,新建全州(湘桂界)至容县(粤桂界)高速(平南段)、贵港至岑溪高速(港北至岑溪段)、贵港至湛江高速(港南至兴业段)、北帝山至蒙圩高速等项目,远期推进广昆高速改扩建项目。
航道项目:
续建贵港至梧州 3000 吨级航道一期工程、来宾至桂平 2000 吨级航道工程、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工程等项目,新建大藤峡枢纽二线船闸等项目。
机场项目:
新建贵港桂平机场、贵港城区通用机场,开展平南通用机场项目前期论证。
管道项目:
新建西气东输二线南宁至广州支干线平南支线。
4、逐步完善公路干线网络
高速公路:
规划形成“一环三横四纵四联”高速公路网布局,总里程约800公里。其中,新建项目6个,改扩建项目1个,总投资335亿元。
干线公路:
规划形成“ 六横八纵”干线公路网布局,包括14条主干线和若干条联络线,由普通国道、普通省道和重要县乡道路段组成,规划里程2100公里。
其中,干线公路里程1370公里,技术等级以二级为主,中心城区至县城部分交通流量大、地形条件相对较好的路段,基本达到一级公路标准或在靠近城区的范围进行市政化改造,提档升级。
联络线公路里程730公里,以三级为主,部分交通流量大、地形条件相对较好的路段,达到二级公路标准。
至2035年,市域内干线公路横向通道由4条提升至6条,纵向通道由5条提升至8条,新增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约600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规模达到2000公里,普通国省道100%达到二级及以上等级。实现全部乡镇二级及以上公路连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基本覆盖所有大型园区、产业基地、3A级以上旅游景区等重要枢纽和节点。
农村公路:
构建“通达深、覆盖广、衔接顺、等级适宜、运行安全、畅通美丽”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全面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公路覆盖网络,促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着力夯实农村公路安全基础,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健全路网运行监测体系。
旅游公路:
按照“资源共享、特色联通、保护生态”的原则,依据国家风景道建设标准,改扩建公路900公里,提升配套设施,完善旅游功能,实现“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5、不断提升内河航道能力
充分发挥西江黄金水道作用,围绕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核心港口的目标,完善“一干一支”通江达海内河航运体系,进一步提升内河航道等级和服务水平。
一干:
西江航运干线,3000吨级,245公里。
一支:
黔江航运支线,2000吨级,45公里。
6、积极推动贵港机场建设
规划贵港桂平机场、贵港城区通用机场、平南通用机场,形成“1+2”机场格局,实现贵港民用航空零的突破。积极拓展航线网络,充分发挥高铁和城际铁路作为“民航地面支线”的集疏和喂给作用,优化航空枢纽功能,提升航空服务能力,增强面向区域的辐射能力。
“1+2”机场格局1个运输机场:
贵港桂平机场
2个通用机场:
贵港城区通用机场、平南通用机场
7、不断完善管道运输网络
规划形成“一横两纵四支”的布局,国家能源运输格局进一步完善,保障贵港市天然气、成品油供应充足、安全。
一横:
西气东输二线南宁至广州支干线贵港段(已建)。
两纵:
中缅天然气管道贵港段(已建),西南成品油管道贵港段(已建)。
四支:
西气东输二线南宁至广州支干线贵港城区支线(已建),西气东输二线南宁至广州支干线桂平市支线(已建),西气东输二线南宁至广州支干线平南支线(在建),广西液化天然气输气管道贵港支线(待建)。
8、构筑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打造“五大城市会客厅”
打造贵港高铁综合客运枢纽、贵港南站综合客运枢纽、桂平高铁综合客运枢纽、贵港桂平机场综合客运枢纽、平南南高铁综合客运枢纽等5个集交通、商业、商务、会展、文化、休闲等为一体的功能多元、开放融合的“城市会客厅”,形成城市名片。远期,随着高速磁悬浮项目建设,同步谋划贵港西站综合客运枢纽(高速磁悬浮贵港站)为第六城市会客厅。
优化客运枢纽体系布局
规划形成“5+2+18+N”四个层次的客运枢纽体系,即 5个城市会客厅、2个综合客运枢纽、18个城乡客运枢纽和若干的农村客运集散点,各有侧重、相互联动,有效提升客运枢纽系统的整体服务水平。
城市会客厅:
是指机场或具备两条以上铁路通过的枢纽场站,作为贵港市对外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服务范围覆盖西南地区和全国重点区域的主要城市,兼顾商业、商务、会展、文化、休闲等功能。主要包括贵港高铁综合客运枢纽、贵港南站综合客运枢纽、桂平高铁综合客运枢纽、贵港桂平机场综合客运枢纽、平南南高铁综合客运枢纽。远期,建设贵港西站综合客运枢纽(高速磁悬浮贵港站)。
综合客运枢纽:
是指具备两种以上对外交通方式,以交通运输功能为主,主要承担区域城际客运集散、中转、组织的主要场所。主要包括桂平北站综合客运枢纽和平南北站综合客运枢纽。
城乡客运枢纽:
是指以公路运输方式为主,具有统筹协调城市公共交通、城际客运、农村客运和旅游客运发展的功能。
农村客运集散点:
是指乡镇客运站和建制村汽车停靠点(招呼站、候车亭牌)等,为城乡居民出行提供便捷的客运服务。
强化城市会客厅的衔接水平和辐射功能
统筹考虑市域、城际、省际出行需求,统筹兼顾长途客运、民用机场等对外运输体系和城市公交、出租车、私家车等城市交通体系的衔接。
大力发展空铁联程运输,打造快速客运服务网络
充分发挥高铁或城际铁路作为“民航地面支线”的集疏和喂给作用,建设贵港城区至桂平机场至桂平市的市郊铁路,实现“高铁+市郊铁路+航空”的零距离换乘,积极培育航空+高铁的运输服务模式,提升以空铁联运为核心的现代航空枢纽。
9、货运枢纽布局
打造“四大现代物流基地”:
苏湾现代物流基地、覃塘现代物流基地、桂平现代物流基地、平南现代物流基地。
现代物流基地重点建设项目铁路货运站项目:
改建贵港铁路货运中心站、八塘铁路货运站、覃塘铁路货运站,增强铁路班列始发直达和集零成整的中转能力;新建桂平铁路货运站、平南北站铁路货运站。
铁路专用线项目:
新建苏湾作业区进港铁路支线、郁水作业区贵港覃塘(石卡)产业园铁路支线、贵港至梧州(濛江)铁路武林作业区支线。
空港园区建设项目:
贵港桂平机场空港小镇、贵港苏湾航空产业园。
优化货运枢纽布局
规划形成“4+3+N”多层次的货运枢纽体系,即4个现代物流基地、3个普通货运枢纽、N个城乡物流集散中心。
现代物流基地:
依托港口、铁路货运编组站、运输机场,涵盖三种及三种以上运输方式,结合腹地综合物流园区,打造具备多式联运功能的枢纽体系,具备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口岸型等多种功能,承担国际、省际间货物运输的组织配置,提供仓储、保税、转运、加工等服务。
普通货运枢纽:
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具备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等功能,承担省内城际货物运输,提供仓储、转运、加工等服务。
城乡物流集散中心:
依托乡镇货运站、农村货运集散点等建设城乡物流集散中心,是物流网络的末端基础设施,主要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用品、食品、邮件快递等货物的快速配送服务,同时加快农产品进城的流通速度。
非常期待
机场高铁磁悬浮站的建成使用
这将对贵港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越!